据悉,儿科医院今年已成功救治一名不明原因双肾积水、肾功能衰竭、腹膜纤维化患儿,以及一名不明原因咳嗽、发热、大量咯血休克、呼吸衰竭患儿。
三是继续举办2017复旦学生工作国际论坛。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、NASPA主席Kevin Kruger,韦伯州立大学副校长Brett Perozzi和NASPA高级官员办公室主任James Stascavage等出席了签约仪式。
二是设立NASPA中方实习项目与SUSAN联络员项目。制图:实习编辑:责任编辑:。仪式上,双方达成合作意向,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。2016年3月,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协会(以下简称NASPA)代表团在主席Kevin Kruger的带领下来访我校,并与我校签署合作备忘录。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协会创始于1918年,现已成长为遍布全美50个州、全球25个国家的多元化国际组织,是全球领先的学生事务协会,拥有13000多名成员。
四是开展中美高校学生工作比较研究,开发专业课程及海外学生调研等项目,共同致力于中国和美国在高校学生工作领域的合作,促进互相理解、信任和支持,分享经验、平等对话,共同面对学生工作国际化的挑战,提高中国学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老师讲话。而孙毓斐的另一重身份转变,是从思源学员到辅导员。
深入贫困地区,是为了让思源学员认识中国的城乡差异,激发大家对社会公平的思考与追求。2016年5月14至15日,光华思源工程六校论坛在我校举行。虽然大一一年就已参加了5次社会实践,张涵仍觉得朵什之行给了她最真切的调研体验。六校论坛上,思源计划发起人朱伟人先生说:思源应该是这样一个团队,大家都希望能够牺牲自己,使旁边的人能够变得更好,水涨船高,然后大家都能成功。
5月15日,思源一期学员结业仪式一期学员胡晨对此感触很深。一次次观摩、一遍遍问答,一场场座谈,思源二期学员逐步摸到了广州勇为天下先的魄力。
这项工作同样不轻松,根据每天上课的实际情况和反馈,唐雨璐需要组织各位学员不断调整课程,更新课表。此次论坛,从前期策划、主题拟定,到后期执行、会场布置,都由思源三期学员完成。每天结束支教后,学员们需要围炉夜话,对当天经历进行总结。思源二期的支教地是国家级贫困县云南永平。
而未来社会的弄潮儿更不应只局限于中国之一隅,第三年的出国出境交流,即是着力于培养思源人的国际视野。但他因为思源,有了更多和其他专业同学交流的机会,也了解了计算机以外的思路和方法。这也暗合了思源一贯的培养理念。然而,对社会现状认识得越是深入,她越发现自己的不足,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萦绕在张涵心头。
他爱上了深圳这座热爱阅读的城市。她在实践感想中如是写道。
我校与永庚公益项目合作设立优秀学生培养基地,开展卓越思源 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。而在深圳,2013 年人均年购书费为380 元,总购书量到2014 年已连续24 年位居全国第一。
他认为,在复旦,我们对情怀并不陌生,可是,情怀不能只在明亮的教室中高谈,更应该落在田间地头。张涵便在那次实践中对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她又追问:那会自己再想想为什么会做错吗?孩子们又摇了摇头。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国家与青年,议程首次囊括speed mentoring、TED演讲等环节,参会同学分为9组,分别以部长、省长、人大代表等身份,围绕农村教育、文化传承、创新创业等社会问题探讨治理解决方案。毓斐学生工作做得好,身上有一种气场,说得简单点,就是有种领袖风范,邓宇嘉说道,这就会让我很想向他学习。围绕各组关注的主题,组内六所学校的思源学员前期在线上讨论了大半个月,最终形成了上万字的报告,以限时演讲的形式,在5分钟内集中展示调研结果。
英语系的谢逸轩被哈佛大学录取,将攻读教育学硕士项目。培养全面,输出全才这三年的历练,与其说是实践,不如说是一场合作。
从一年一度的暑期实践到日常与校友导师交流,大大小小的活动中,项目制的工作模式已逐渐在思源内部成熟。论坛的筹备工作被细分成了议题组、秘书组、行动组多个小组,30位学员根据自己的特长,选择加入某个工作组。
在合作中观察身处的世界,也在合作中观察团队的彼此。还有更多的校友导师,带思源学员们走进各行各业、指导学员阅读经典著作,或是毫无保留地分享求学、人生经历,给学员以指引和启迪。
思源一期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创新工作坊动手制作模型目前,只有一期的学员拥有第三年的实践经历。作为理科生的他觉得很棘手,但之后文科生澹台文赟的发言让他震惊,他总是能很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想表达的,对一天的经历很好地总结,也能很快地提炼出别人说的话中的要点。我只是退休后想做志工,出于爱好便来了。大家放弃自私自利,互相帮助,找寻到一生中最好的朋友。
从新闻到中文的跨度,还不算思源一期学员中最大的。第一年的实践主题是培养本土情怀。
全部演讲完毕后,各组导师对本组的报告进行点评。每年都获国家奖学金的胡文静觉得,导师们大大开拓了她在专业学习之外的视野。
保研至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的邰伦玥是英语系的学霸,但曾经有段时间,她迷惑于自己的价值在何处,自己到底喜欢什么,能干什么?她和思源的伙伴们讨论过这些令自己纠结的事,也请教过思源校友导师。而这种无力感也激发了她的进一步思考,当你没有尽力所为的时候,你是没有资格谈什么无力感的,与其浮夸地评判、虚妄地质疑,不如问问自己,你有没有一颗真正想去改变的心。
调研时有小组成员之间的头脑风暴和细致分工,访谈时有默契的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提问与信息共享,无竞争、同合作在思源是一个大胆的尝试,这是三年以来的培养模式,对团队共同的影响。一年后,思源计划入驻我校。没有报酬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接触到这么多对台湾历史文化有好奇心的朋友。这次实践中,经济学院的澹台文赟感受到的,不仅仅是那些所考察之物,还有背后的人。
物理系的李涓涓将赴清华大学,在经济管理学院完成硕士学业。有天放学后,几位女生留在教室做作业,唐慧敏走向她们询问是否有困惑,她们翻开练习册问了几条错题,唐慧敏发现那几条错题其实考察的是同一个知识点,她进而问道:你会在做完练习题之后做些别的工作吗?比如制作自己的错题集?孩子们摇摇头。
邓宇嘉则非常钦佩同期学员孙毓斐的领导力。有一位导师对她说,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还有导师告诉她,坚持把事情做好,自然会有机会来找你。
校友导师们可能不会想到,自己的一句话将改变学员的人生方向。分管教务的是经济学院的唐雨璐。